English

让蜜蜂更多地惠及人类

——第一军医大学陈恕仁教授和他的蜜蜂舞
2000-06-12 来源:光明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何国平 本报记者 戴自更 本报通讯员 我有话说

1999年春天,美丽的杭州城迎来了第三届国际蜂疗学术交流会的中外客人。大会组委会特邀一批当地歌舞明星献艺助兴,一位日本专家走到与会代表陈恕仁面前说:“阁下上午的发言让我震惊,你说蜜蜂用舞蹈传递信息,会跳三种舞,不知阁下会不会跳这种舞蹈?”

陈恕仁从容地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,大步走向舞台,轻盈自如地跳起了自编的蜜蜂舞,一会儿八字舞,一会儿镰刀舞,一会儿是摆尾舞,举手投足,极为逼真。

各国嘉宾看得入神。他们明白,没有几十年的悉心观察,是不可能将蜜蜂的舞蹈语言把握得如此惟妙惟肖的。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这个会跳奇特舞蹈的蜜蜂专家,竟然是第一军医大学教授。

恋蜂缘于健民信念

50年代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的陈恕仁,先后当过普外、儿科和妇科大夫,后来改修中医,并迷上了蜜蜂。那年春天,陈恕仁到湖南农村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。一天午饭后,一群蜜蜂飞进他的茅屋,在梁上结成一个足球大的蜂球。从此,他与这群蜜蜂为伴,劳作之余观察它们的习性,看它们如何“买菜做饭”,如何“打扫卫生”。陈恕仁还发现,蜜蜂的全身都是宝,尤其是蜂蜜、蜂王浆、蜂花粉、蜂胶等,含有几十种营养成分。

从大山里返回县城后,陈恕仁倾其所有,买了两箱中华蜜蜂放养家中。花谢草枯季节,为防止蜜蜂“逃荒”要饭,陈恕仁节衣缩食,买来白糖喂养蜜蜂,保证科研不受影响。当上都市养蜂人的陈恕仁,1964年参军后,先后三次调动工作,其家庭养蜂场也搬了三次。在教学之余,陈恕仁常常不回家就先到蜂房,在蜜箱前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,不停地观察、统计、分析。他的全身每一处,包括耳朵鼻孔都被蜜蜂螫过。但功夫不负有心人,成果也是丰硕的。

——他将蜂产品运用于优生优育的研究,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;

——他将古老的蜂针疗法不断完善和总结,其适应范围由几种扩展到36种,两次获全军科技进步奖;

——他在国内率先发现蜂胶在止痛和防腐方面的神奇功效,并研制出蜂胶药膜,论文在华沙第31届世界养蜂大会上引起轰动;

——他发现蜂王浆中含有抑制癌细胞的物质因子,并在国内率先提出“治疗癌症的第4疗法”;

——他率先将蜂医学运用到治疗男性病上,论著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》和《蜂疗的临床研究》分别获得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。

科学才是“送子观音”

在人们眼里,蜜蜂是一种会螫人、会酿蜜的小动物,而陈恕仁却认定它极具开发应用价值。在蜂医学和男性学交叉地、中医和西医结合处,1973年,他创立了全军第一个蜂疗室和男性学诊室。

据资料表明,我国有八分之一的育龄夫妇是不孕不育患者。能不能以蜂疗法为主辅助其他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呢?从蜜蜂能孤性繁殖想到用蜂针疗法加蜂产品治疗男性性功能疾病,果然一举奏效。

从此,陈恕仁所在的诊室门庭若市。他先后为1300多名患者进行了治疗,有90%的患者治疗后没多久就向他报了喜,其中有不少还向他赠送小孩的照片,称颂他是“送子观音”。陈恕仁笑着回答道:“我不是送子观音,科学才是真正的‘送子观音’。”

为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能享受蜂疗这种大自然的恩赐,陈恕仁请人用透明有机玻璃做了一只蜂箱,一到节假日,就背着这箱蜜蜂到各地巡回义诊,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脚印,他的病友遍布全省各地。他采用的蜂针散刺法,大大减轻蜂螫痛苦,使20多万名病人得到治疗。他还先后与广州宝生园等5家国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设立企业蜂疗门诊,并帮助研制开发出十几种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蜂产品,投放市场后深受群众欢迎,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
科普需要矢志不渝

陈恕仁最初在院子里养蜂时,被人看作是有神经病的怪人,称他“陈古怪”。领导找他谈话,同事劝他放弃,论文也被扣压。迫于外界压力,妻子甚至举刀要砍他的蜂箱;他将蜂疗法运用到男性学科,开设蜂疗室和男性学诊室后,“不务正业”、“好出风头”的责难也随之而来。他想培养接班人,可是几个学生都因怕蜂螫而与蜂疗事业“拜拜”,至今他不得不单枪匹马孤军奋战……

但是“陈古怪”没有气馁,他坚定地高举起科普宣传的大旗。大学艺术节上,有他表演蜜蜂舞的身影;老干所的活动中心,成为他讲授蜂产品保健知识的大课堂;乡村的田间地头,是他施展蜂疗绝技的好战场。他走到哪里,就把保健知识和蜜蜂产品宣传到哪里,也把蜂疗技术传播到哪里。

陈恕仁还长年在广东卫星广播电台做“健康之声”节目嘉宾,担任广州一家报纸的健康栏目主持人。今年4月16日,陈恕仁又来到广州天河城广场,用义务科普咨询的方式度过60岁生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